曲古寺是阿裏岡仁波齊轉山外轉路上遇到的第一個寺廟,說到轉山就不得不提到曲古寺,它與轉山有一定的淵源,本文為您詳細介紹曲古寺。

曲古寺位置、海拔、簡介

曲古寺,依山而建,原稱“聶布日宗”,由瑜伽行者念欽(即聶波大成就者)所建,而得名。又由於該寺主供自形無量壽佛(曲古)石雕像,故稱為“曲古寺”。曲古寺在阿裏地區之普蘭縣境內,位於縣駐地以北、神山岡仁波齊峰西面。

曲古寺位於半山之上,其修建位置比轉山途中的另外兩座寺廟止熱寺和尊珠寺都要高得多,轉山時候,翻過經幡廣場雙腿佛塔和天葬臺所在的小山坡來到河谷地帶就遠遠地可以右側岡仁波齊峰的尖尖角以及位於河谷右側高山半山腰的小寺廟。雖然看著近,實則還要走上一兩個小時才能到達位於曲古寺山下的補給點。

曲古寺與山下河谷落差高度達到百米,從補給點爬山前往曲古寺,至少還需要半小時,來回爬山下山加參觀需要1.5小時左右。因此大部分轉山遊客都會忽略這個寺廟,繼續徒步旅程,畢竟爬山太累且來回耽擱時間。

曲古寺所在區域海拔大概在4860公尺,其山下補給點的海拔大概為4750公尺,從塔欽出發走到山下的補給點大約需要4小時左右。

曲古寺建造歷史與傳說

相傳,無量壽佛像是一位瑜珈行者在西部噶爾廈空行洲的夏奶湖中迎請而來,奉獻給了古格王澤德,供於古格一座寺廟中。

後來底斯贊神化身為印度的7位印度修行者來到該寺化緣時,寺內僧人不但未給佈施,還將其侮辱了一番。7位修行者立即變成了7只狼,用神變將無量壽佛運至曲古寺。

古格人發現佛像不翼而飛便大惑不解,直到古格法王赤紮西紮巴時期才得知此佛在曲古寺,於是用武力強行運回,但佛像太重僅移到曲古寺下方,便用矛解體時此佛大聲喊叫,古格兵嚇得丟下此佛,只拿走寺內班欽·那若巴的法螺和大銅鍋離開。

當古格兵燒茶做飯時,底斯贊神施法將鍋內茶水變成鮮血,並帶上正在開著的銅鍋飛向空中,把茶水倒在寺後的山頂,山頭即變成了紅色,古格兵狼狽而逃。

幾天後,曲古寺管家撿柴時在亂石叢中發現了佛像,佛像對管家說:“把我背回寺內。”管家說:“那麼多士兵都搬不動,我怎麼背得動呢?”佛像又說:“你行!”管家半信半疑地將佛像一提,果真輕若樹葉,便迎請到寺內重新供好。

曲古寺在“文革”時期被毀,大部分文物流失。1985年重建。

曲古寺構造

曲古佛像至今仍供奉在這座寺廟內。另外,寺內還供有釋迦牟尼佛像、《甘珠爾》佛典、噶舉派高僧阿旺朗傑的遺骸等。

曲古寺如今屬於直貢噶舉派寺廟,兩層結構的寺廟主殿面積很小。無量光佛像、那洛巴的法螺及煮茶大銅鍋都供放在二樓。無量光佛像雖然只有約40釐米高,卻是岡仁波齊周邊最神聖的一尊佛像。用白銀裝飾的法螺放在無量光佛像旁,有時僧人會吹響法螺為拜寺廟的信眾加持消惡業。主殿的頂部還特意裝了一面大鏡子,抬頭看就可以見到反射的岡仁波齊神山。

主殿左側(南)旁、懸崖邊上的小房子是護法殿,玻璃神龕內那尊戴護心鏡、忿怒相的神祇,就是用法術將無量光佛像從古格寺廟“請”回來的那位大神——岡仁波齊護法神“崗日拉詹”。

曲古寺附近聖跡

該寺周圍聖跡較多:寺廟所在的岩壁上有那若巴的海螺和銅鍋飛向天空時的印跡,其附近有吉敦泉水;寺廟下方有象徵彌勒佛宮的凸岩、度母腳印和朗欽白浦(大象隱居洞)及“頂髻尊勝寶塔”。據說蓮花生大師在此修行,並埋有伏藏。從這裏向西北順著狹長的河谷就到了長壽三尊峰,其附近的七座山峰有的說是75黑天之宮,有的說是80位印度瑜伽行宮,還有的說象徵格薩爾的7位父兄。從這裏越過拉曲河繼續前行,在前方陰面有一股叫“岡底斯甘露”的五彩溪水,其附近的幾座同峰象徵貢崩宮殿及它的伴神犛牛、獵狗等。

曲古寺轉寺

民間傳說,繞曲古寺轉十三圈,相當於轉岡仁波齊一圈;轉寺廟一百六十九圈,相當於轉岡仁波齊十三圈,可以進入內圈道。因為轉岡仁波齊內圈道門檻很高,須外轉十三圈,才能取得內轉神山的資格。

而外轉神山因人而異,大概需要1-3天來完成,如果因為身體狀況、年齡,或時間緊迫等原因沒辦法轉完岡仁波齊,可以轉曲古寺替代。

依山而建的曲古寺,是欣賞岡仁波齊西南面很不錯的地方,這附近也是在轉山路上,神山看起來最像金字塔形狀的位置。

曲古寺觀景臺,方便遊客近距離欣賞岡仁波齊西南面風光,白雪覆蓋的山巔,在高原的陽光下閃爍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