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蚌寺於明代永樂十四年(1416年) 由宗喀巴大師的弟子、著名的顯宗佛僧絳央曲傑·紮西班丹始建。宗喀巴曾親自主持開光儀式。“哲蚌”在藏語裡的意思是“積米寺” 它是西藏佛教格魯派在拉薩的三大寺院的首寺,也是黃教六大寺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由於開始修建時就和世俗貴族結合得相當緊密,所以哲蚌寺很快發展壯大起來,名僧大佛輩出。一世至五世達賴喇嘛都曾在哲蚌寺居住。17 世紀中葉。五世達賴當政後。規定各寺廟常住喇嘛的人數時,哲蚌寺的定額為7770人。到解放前,實際住寺僧人達1萬多人,成為西藏規模最大、僧人最多的寺院集團。
哲蚌寺
哲蚌寺的建築巧妙地利用山坳裡的一片漫坡地,逐層上建,殿字連接。群樓聳峙,規模宏大,雄偉壯麗。哲蚌寺的建築主要有甘丹頗章、措欽大殿、四大紮倉及其所屬康村等。各個建築單位又自成體系,結構嚴密。每個建築單位大體上可分為院落地平、經堂地平、佛殿地平三個地平高程,這樣就形成了由大門到佛殿逐步升高的輪廓,使後面的佛殿部分顯得巍然高聳。在大殿和主要經堂的外部又採用金頂、相輪、寶幢等加以裝飾,使得建築形體更加豐富多彩。大殿的三層摟上是彌勒佛殿,裡面供有宗喀巴贈與絳央曲傑·紮西班丹的右旋法螺,此為哲蚌寺的主要象徵;大殿側室的兩座銀塔里,分別供奉著三世達賴與四世達賴遺體火化後的骨灰。其他僧院內有宗喀巴三師徒塑像,以及觀音、文殊菩薩、無量壽佛等諸多佛像。
哲蚌寺
寺內有羅林、果芒、德陽、格帕四個紮倉。最大的羅林紮倉可納5000 人。其中格帕紮倉為密宗紮倉,其餘三個為顯宗紮倉。格帕紮倉供奉的本尊大威德塑像內,藏有著名密宗大師惹譯師的骨灰。寺內的甘丹頗章(意為 “極樂宮”) 為達賴所居,五世達賴遷居布達拉宮前曾住在這裡。該寺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曾為西藏佛教培養了大批佛學人才。在由三大寺推舉的繼承宗喀巴法座的96名甘丹法王中,哲蚌寺出身者占了一半。
哲蚌寺
此外,哲蚌寺內還珍藏著佛教經典《甘珠爾》和佛教注疏《丹珠爾》各100餘部,有宗喀巴三師徒所著的幾百部佛教經典的手寫本,,這些都是價值連城的歷史資料和寶貴文物。
五世達賴喇嘛于1642年當政,建立甘丹頗章王朝,在移居布達拉宮之前,哲蚌寺實際上就是當時的政冶中心,因此有著很高的地位。
哲蚌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