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珠寺位於山南雅礱河東岸的貢布日山南麓,距乃東縣約2公里。在藏語中,“昌”是“鷹、鷂”的意思,“珠”是“龍”的意思。相傳此地在建寺前有一惡龍,被松贊干布化身為大鵬降服後才得以建寺,因此得名。歷史上,蓮花生和米拉日巴等藏傳佛教史上有名的人物都曾在昌珠寺周圍修行,仍存的修行地遺址是佛教信徒朝拜的聖地。
相傳昌珠寺是7世紀時由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主持建造的。後又經帕莫主巴大司徒曲堅參改建擴建。據說文成公主曾在該寺駐足修行,留有遺物。帕竹政權時期,昌珠寺進行過大規模的維修和擴建。昌珠寺在其晚期歸屬格魯派。
昌珠寺共兩層,磚木結構。昌珠寺大殿下層佈局和形式與拉薩大昭寺大殿相仿。寺內保存有大量古代壁畫和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尼泊爾 尺尊公主及大臣祿東贊等人的塑像,造型古樸生動。五世達賴修葺時加蓋了金頂,十三世達賴亦曾維修。寺內還保存有8世紀末由漢僧任清(大寶)監督鑄造的吊鐘一口,鐘上鐫刻藏文銘文12句,分內外兩層,每句6句,自左向右排列,現鐘已無存。二層殿名“乃定學”傳為昌珠寺中最古老的殿堂,主供蓮花生佛像。該寺東西長45米,南北寬29米,面積1300餘平方米,其形式與拉薩的大昭寺類似。主殿裡供奉著一幅當年乃東澤措巴的珍珠唐卡,是一件世界罕見的珍寶。
參觀要點
珍珠唐卡
昌珠寺的珍珠唐卡為鎮寺之寶,所畫的是堅期木尼額松像(觀世音菩薩憩息圖)。整個唐卡長2米,寬1.2米,共耗珍珠26兩(計29026顆),鑲嵌4.1兩,紅寶石2顆,藍寶石1顆,紫寶石0.55兩,綠松石0,91兩(計185粒),珊瑚4.1兩(計1997顆),黃金15.5克。每天吸引許多信徒遊客前來觀瞻朝拜。此寺為西藏著名寺院,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